生態|泰州: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治理 構建綠色生態屏障
近年來,泰州市林業系統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,堅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以建設“綠滿泰州 生態名城”為目標,大力推進林業建設,努力促進林木覆蓋率和自然濕地保護率增長、森林蓄積量增加、林業綜合效益增強,不斷構建綠色生態屏障。
江岸濕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獨特的生態功能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、水土保持提供了重要支撐。然而近年來,受生態保護和要素保障壓力凸顯、林業發展空間受限等方面影響,小部分濕地遭遇退化,水質下降,生態功能削弱。對此,泰州市啟動大規模江岸濕地生態修復工程,將其作為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突破口。
泰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李群說:“堅持規劃引領,實行退漁還濕,回收23個魚塘,將魚塘變濕地,累計修復3000多畝自然濕地,拆除6家船廠和41家散亂污企業,建成多個特色景點。”
靖江市濱江省級濕地公園位于新橋鎮,因為獨特的生態風貌而成為新的“網紅打卡地”。2019年之前,這里碼頭雜亂不堪,工廠、魚塘、市井遍布。長期以來,長江岸線被占用,生態環境受破壞,灰塵、噪聲讓周邊村民備受困擾。借助省級推進長江沿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契機,靖江市全力推進新橋濱江濕地生態修復項目。在沿江生態屏障帶,以維護濕地自然屬性為重點,保持灘涂、蘆葦蕩等原生態風貌,依托沿江生態修復示范段項目建設,加強系統治理、綜合開發,做好林地、綠地、濕地、自然保護地“四地”同建,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,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69%,超出全省平均值4.7個百分點。
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黃強說:“加大我們的巡護手段,加強防護,把各個功能區以及科普教育宣傳更加深入到我們的功能劃分當中,讓我們的生態更加優美。”
除了沿江地區,泰州還在里下河地區、通南高沙土地區等地加大了退漁還濕、生態修復力度,全力優化全市域林業生態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,泰州市林木覆蓋率達25.64%,濕地保護率42.5%,自然濕地保護率60.1%。全市認定5處共23.86萬畝省級重要濕地(其中長江重要濕地20.42萬畝),建有省級以上濕地公園5個,濕地保護小區100多個,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沼澤濕地生態修復案例入選“江蘇首屆10佳濕地生態修復案例”。
一片森林、一塊濕地改變一方生態,一個生態工程造福一代人民。接下來,泰州將在推進林業增量提質、全面加強資源保護、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等方面下足“繡花功夫”,全方位推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,奮力朝著綠水青山更美、生態家園更優的目標邁進。
記者:金小鵬
編輯:陸楚媛
責編:悅鳴
審核:戈俊巍
- 歷史|87年了,不能忘!不敢忘!2024-12-13
- 時政|申躍科技高性能電驅系統項目開工 姜堰第一個總投資超百億2024-12-12
- 聚焦|工業筑基 科創賦能 泰州經濟“強”勁脈動2024-12-12
- 擴散 |全國推行!個人養老金來了!還可提前領取!2024-12-13
- 推介|“泰州日”走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4-12-12
- 關注|泰興黃橋:專屬網格探索多元治理 煥發商圈“新”活力2024-12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