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注|老年人快走要量力而行 每天6000至8000步最為健康
今年春節檔電影《滿江紅》頻提熱搜,片中“電音+豫劇+搖滾”的背景音樂,搭配人物角色的出場走動,充滿緊張感和氛圍感,網友們紛紛稱,聽著這音樂每天快走停不下來。甚至有網友根據劇中演員整理出了一份人物微信步數排行榜,作為待機時間最長的角色孫鈞以3萬多步位列榜首。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邵紅偉說,“快走”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,但如果盲目走太多或者方法不對,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,應該注意正確的“快走”。 邵紅偉給患者檢查膝關節。
老年人快走一定要量力而行
快走的速度會比一般的走路速度更快,多項權威研究發現,堅持每天快走,能有效對抗糖尿病、減少中風、預防老年癡呆等。
有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,本身關節有點疼痛,聽說走路能把關節疼治好,于是堅持快走,每天一走就是5到10公里,連續三年堅持快走后疼痛難忍,來到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就診,核磁共振檢查后發現,整個關節退變老化,骨質增生,關節軟骨磨損嚴重、半月板撕裂,導致關節畸形,關節活動受限,走路困難。
醫生用關節鏡給他做了微創手術,取出關節內游離體及軟骨磨損的脫落物,成形半月板,減輕患者的癥狀,如今患者恢復正常走路,但不能進行大量運動。邵紅偉說:“這種情況輕微一點的,我們建議做關節鏡微創手術,術后恢復時間由患者損傷情況決定。該手術越早做恢復越好,病情拖久了療效會受影響,嚴重的就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。”
邵紅偉建議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,量力而行,適當鍛煉。膝關節有基礎疾病的人,不建議快走,一定要把疼痛的因素去除以后再走,不要硬撐著鍛煉;年齡大、膝關節老化退變的人,鍛煉之前最好做檢查或者評估,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;老年人運動量不要太大,不要使勁走,可以慢慢大步走,手腳同步運動。此外,一些跳廣場舞的大媽也有不少膝關節損傷情況,邵紅偉建議盡量不要做快速下蹲,避免做對膝關節要求比較高的舞蹈動作。
不常鍛煉的人運動要循序漸進
膝關節水腫、膝關節損傷、脛骨平臺水腫等常見的膝關節疼痛,不僅在中老年人群中出現。近幾年,有膝關節疼痛的年輕病人也慢慢多了起來。很多年輕人意識到,堅持運動是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的秘訣之一,想通過快走、跑步等運動方式來減肥保持健康。邵紅偉遇到過很多30歲左右的年輕人,想快速減肥,第一天就快走三至五公里,第二天疼痛到無法行走,到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,脛骨平臺骨髓水腫、關節積液,休息兩三個月才能恢復。“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中建議,成年人每天應進行累計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。一般建議老年人每天走6000到8000步,年輕人每天走8000到10000步最為合適。也就是走6000步就可以滿足身體基本運動需求。如果進行更大量的運動,就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,不可盲目拼步數。”
邵紅偉提醒,本身體重較大的人膝關節負重太大不適合快走、跑步,可以以靜態慢速的減肥為主;運動前后一定記得進行肌肉拉伸等運動,也可輔助使用一些關節保養修復之類的藥物;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,慢慢增加運動量,每天堅持半小時到一小時。需要注意的是,糖尿病患者快走時最好隨身帶塊糖,防止發生低血糖意外。
“經常鍛煉的人問題不大,不常鍛煉的人突然間想鍛煉,一定要做好計劃,初始運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,一般建議他們先鍛煉幾分鐘或者半小時,適應后逐漸增加運動頻率和時長,堅持每天鍛煉。一般人快走時,感覺有點氣喘,身體出汗,就說明運動量達標了。只有通過適度運動,才能保持很好的應激狀態,免疫力得到很大提升,精神狀態也會變得更好。”
來源:泰州日報
編輯:陸楚媛
責編:趙倩倩
審核:吳軍
- 教育|今年我市中考體育政策可能有變 教育部門正抓緊研究方案2023-02-10
- 關注|小區爛尾“共享電梯”何去何從2023-02-10
- 海陵|安置區建設最新進展來了2023-02-10
- 時政|萬聞華聽取城建重點規劃情況匯報2023-02-09
- 姜堰|厚植營商沃土?助力企業“敢為”2023-02-09
- 時政|中國共產黨泰州市第六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議2023-02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