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宿遷:駱馬湖“春耕”忙,生態養殖繪新章
(速新聞記者 陳梓瑤)春回大地,萬象“耕”新。隨著氣溫逐漸回升,駱馬湖迎來了一年一度的“水上春耕”關鍵期。連日來,漁民們趁著晴好天氣,加緊投放鰱鳙,奏響了一曲生機勃勃的春耕“交響曲”。
在駱馬湖的網箱養殖區域,珍珠般的網箱整齊排列,隨波輕輕蕩漾。漁民們身著防水服,手持漁網,爭分奪秒地投放魚苗。漁民陳安嶺一邊忙碌一邊介紹:“投放花鰱是為了凈化水質,水質好了,大家都受益。一般正常情況下要投放五六百斤,要是天氣好,10天左右就能完成投放。”記者了解到,這些魚苗可是駱馬湖生態平衡的“大功臣”,能有效控制藻類生長,守護湖水清澈。
值得一提的是,駱馬湖的生態養殖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,還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價值。“駱馬湖主要放養鰱鳙魚,它們以天然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為食,和其他水生生物共同構成復雜的水生食物鏈和食物網,在駱馬湖水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、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。”省駱馬湖漁管辦三大隊副大隊長葛亞峰說。
駱馬湖的水上“春耕”,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。據了解,2024年,駱馬湖1.38萬畝生態網圍和56.6萬平方米凈水網箱的鰱鳙魚產量達6215噸,產值超過7100萬元。而且,通過鰱鳙魚的生長和回捕,可去除藻類、固氮、輸出碳匯3萬余噸,生態效益價值近1100萬元,不僅能給漁民帶來豐收的希望,更為生態環境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。
- 習語常聽妙“喻”述法治丨不能讓過時的法律條款成為改革的“絆馬2025-06-04
- 煙雨端午,江蘇文旅綻放“頂流”魅力2025-06-04
- 合力塑造強引擎,長三角振翅飛翔2025-06-04
- 【學習貫徹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系列評論】努力在落實國家重大2025-06-04
- 【地評線】荔枝網評:突破10000億!以舊換新“換”來萬象更新2025-06-04
- 連云港:“政策+活動”雙輪驅動 汽車消費持續釋放乘數效應2025-06-04